儿童进食困难包括进食障碍及吞咽障碍。进食障碍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进食障碍一般包含各种进食中的行为问题,可伴吞咽口腔阶段吞咽功能异常,常见的喂养问题包括婴儿拒食、进食太少、进食太多、有限的食物选择、自我进食延迟、进食行为异常和异常的习惯,如纳差、拒食、挑食、异食癖、反刍、呕吐、进食技能发育迟缓等。吞咽障碍为吞咽活动的不同阶段吞咽功能异常,多继发于严重基础疾病,如早产儿或有各种慢性病、发育异常的儿童中有40%~70%存在严重进食困难。DSM-IV则定义了婴儿或儿童早期的喂养问题。涉及5个喂养问题:状态调节性、母子关系差、婴儿厌食 、感觉食物及疾病后的喂养问题。
1.婴儿或儿童早期喂养问题DSM-IV-TR 标准 307.59
(1)喂养问题致体重不足或下降>1月;
(2)喂养问题不伴胃肠道或其他医学问题;
(3)喂养问题不是精神疾病所致(如反刍)或食物缺乏;
(4)6岁前发生;
2. 流行病学资料
20%的正常婴儿、80%的有发育问题儿童中可有喂养问题。1986年Dahl和Sundelin报告1-2% <1y儿童存在严重拒食和生长迟缓。疾病后的喂养问题有增加的趋势。因许多有复杂医学问题的婴儿多有咽喉问题。
3. 病程与预后
相关资料较少。 1992年Dahl和Sundelin报告无其他医学原因发生拒食现象至少4周的3-12月龄婴儿2岁时可出现有明显进食方式问题、行为问题、生长问题,且易于感染;4岁时仍有70%(17/24)儿童拒食等进食问题。1990年Marchi和Cohen 观察800名儿童从婴儿至青春期10年,发现青春期时有神经性厌食行为或神经性贪食症的儿童与婴儿期有胃肠道症状的喂养问题或早期有挑食行为有关。
4.病因与诊断
目前缺乏标准化的喂养问题的分类、喂养问题与生长迟缓重叠以及诊断标准不同等3个因素可影响理解特殊喂养问题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多数学者强调病因和生长迟缓的多因素影响。1985年Bithoney和Dubowitz提出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即婴儿本身和父母的心理社会因素间的复杂关系。1985年Woolston提出生长迟缓诊断的多轴系统 ,包括疾病、生长迟缓、发育延迟、抚养人与婴儿关系、喂养状况的观察、发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抚养人的经济状况等。
诊断需要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为建立特殊的治疗计划需要评估喂养问题的特殊状况,如婴儿气质、医学情况、发育史、喂养史,抚养者的心理状况与过去史、社会经济状况、紧张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婴儿与主要抚养人关系:如喂养和游戏时表现等。
5.治疗
与婴儿和抚养人的接触,建立信任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喂养问题的处理
状态调节 调整刺激使婴儿在安静、清醒状态进食
母子关系差 家长心理治疗,否则替换抚养者
婴儿厌食 改善婴儿困难 型气质,提供特殊指导
感觉食物 婴儿:反复接触、逐渐加量
幼儿:提供可接受的食物
家长接受新食物的榜样作用
不给儿童压力
疾病后 多学科治疗,包括药物、营养支持和行为治疗
喂养指导
喂养指导…
评论列表 人参与